張大千(1899~1983年),現代畫家。原名正權,后改名爰,曾一度為僧,法號大千,又稱大千居士,以法號行。四川內江縣人。自幼隨母學畫,作花鳥草蟲白描。他鉆研傳統藝術,博采百家之長。工筆寫意、花鳥、山水、人物無所不精,最喜寫荷花。20世紀30年代山水畫有“南張北溥(心畬)”之說。并與齊白石齊名,又稱“南張北齊”。他傳世作品頗多,有《潑墨荷花圖》《黃山文筆峰圖》...【閱讀全文】
文森特·梵高,荷蘭畫家,后印象派成員之一。一個在西方美術史上響當當的名字,一位傳奇般的畫家,一個精神病患者,一名狂熱的偏執人士,作為后印象主義的先鋒派大師不僅有著傳奇般的人生。1853年3月梵高出生在荷蘭北部的小村莊一個基督教牧師家庭。26歲時他跑到海牙,在其表姐夫、畫家安東·莫夫的指導下學畫。梵高狂熱鉆研繪畫。爾后他回到自己的家鄉,決意做一個米勒式的畫家...【閱讀全文】
又稱“路易十五式”藝術。開始于路易十五繼承王位時期,并在菲利普·奧爾良就任攝政王時,有了新的發展,開始代替了巴羅克藝術。洛可可(rococo)一詞從法語cocaille一詞轉化而來的,原為貝殼華麗、精巧之意。洛可可藝術具有輕佻、纖細、典雅、華麗和繁復等特點,缺少深刻的思想內容,多注重外形的富麗堂皇和裝飾的精巧奇特,反映出路易十五時期貴族...【閱讀全文】
貝多芬,德國作曲家。生于波恩。幼年被父強制練琴。8歲登臺演出,11歲輟學。13歲任宮廷樂隊羽管鍵琴手,14歲任宮廷第二管風琴師,18歲任歌劇樂隊的中提琴演奏員。1792年赴維也納從海頓學習,此后定居維也納。1795年于維也納首次以作曲家和鋼琴家身份登臺,成為一名自由職業音樂家。1802年嚴重耳疾導致耳聾,但他依然堅持創作。1819年完全失聰,但卻于人生最后階段,完成了一些最偉大...【閱讀全文】
李可染與《萬山紅遍圖》
李可染《萬山紅遍》1999年中國嘉德拍賣公司以407萬元的高價,2012年亮相保利 估價2.8億,是中國拍賣有史以來估價最高的藝術品。李可染創作的《萬山紅遍》一時成了收藏界的熱門話題...【閱讀全文】
梅蘭芳
梅蘭芳(1894~1961),中國偉大的京劇表演藝術家。名瀾,又名鶴鳴,字畹華、浣華,別署綴玉軒主人,藝名蘭芳。江蘇泰州人。1894年出生于北京一個京劇世家。8歲就開始學戲,10歲登臺...【閱讀全文】
蒙娜麗莎
《蒙娜麗莎》 完成于佛羅倫薩城。16世紀的美術史家瓦薩里在他的書中寫道: “芬奇創作這幅畫的動機,是由于蒙娜麗莎長得非常漂亮。無論誰看到這幅畫的時候都會發現一種永恒的微笑...【閱讀全文】
古玩的收藏與鑒別
鑒別古玩,實際上是檢驗一個專家對歷史的了解,文化的熟悉和掌握程度,同時又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。一個國家的歷史越悠久,它的文化內涵就越深厚豐富,而要全面掌握它也就越困難...【閱讀全文】
畢加索
西班牙畫家,法國立體主義畫派的創始人。他是西方現代派中最富有創造性和影響力的藝術大師,二十世紀享有世界盛譽的畫家之一。1881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小鎮馬拉加一個藝術教師家中...【閱讀全文】
皮影
在著名影星葛優、鞏俐主演的電影《活著》中,男主角徐福貴以演皮影戲為生,與皮影同喜共悲。讓人對皮影多了幾分了解。皮影俗稱燈影戲,屬于平面形象的道具戲,有“電影始祖”的美稱...【閱讀全文】
半坡類型魚紋
半坡類型彩陶的動物紋樣中以魚紋的數量最多,貫串于半坡類型的始終,是半坡類型彩陶具有代表性的花紋。半坡類型彩陶的魚紋有著很長的發展過程,呈現出由寫實摹擬的自然形紋樣演變...【閱讀全文】
花語與送花習俗
花語(flower language)是指不同的地區、民族、國家對各種花所賦予的習慣性的象征,是將花人格化的產物。自古以來,人們把長期對各種植物的生長習性和形態特征的不同認識和感受...【閱讀全文】